豐園工作台

  • 設計說明一

  • 木創中心實驗工廠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自製木工工作台,工作台設計條件是要符合木藝文創工坊可以使用自用小車易於運送的需求,所以結構採用可拆式(knock-down, KD)、平板式(flat pack)或稱自組式(ready to assemble, RTA)。工作台主要包括1台面、2側框、2橫擋、1擱架、4浮動塊(Floating Blocks)與8楔片(wedges)(圖3)。組裝過程分三階段,第一階段將2側框、2橫擋與1擱架組裝起來;其可拆式結構以傳統楔片(wedge)迫緊達成鳩尾榫(Dovetail Joint)的穩固接合,並將傳統的直邊鳩尾改良成圓邊鳩尾(圖4) ,以圓邊榫孔機與圓邊作榫機加工取代手工或方鑿榫孔機等,提高生產效率、精確度與加工表面品質。第二階段將1台面與2側框組裝起來;側框與工作台面的固定採用浮動結構方式,係側框橫檔上的溝槽(groove)與浮動塊的舌榫(tongue)形成舌槽接合(tongue and groove joints) (圖5),再藉由T-Nut將浮動塊與台面固定,讓實木台面收縮膨脹時,浮動塊在溝槽內滑動以消除應力,避免實木台面劈裂或變形的問題。第三階段將虎鉗以T-Nut固定在工作台面(圖6),工作台命名為。


  • 設計說明二

  • 豐園工作台的設計內涵主要基於浮動結構與比膠合理論基礎;木材會呼吸的優點是可以調節生活環境的濕度,缺點則是造成木製品結構或外觀上的困擾。木材會呼吸致使木材尺寸上的變化,也就是木材收縮膨脹的現象,這是一件令人「傷腦筋」的問題,解決之道不外乎是「強制」或「疏導」兩種對策,強制對策是獲得接合強度以抵抗收縮膨脹所造成的應力,疏導對策則是浮動結構(floating construction)的設計原則,讓收縮膨脹所造成的應力得以紓解,收縮膨脹量大於3.0mm時,建議選擇浮動結構設計。木材收縮量 △D=[ Di(MCi-MCf)] / [ FSP/S-FSP+MCi],其中Di表示原先木材尺寸,MCi表示原先木材含水率,MCf表示最後木材含水率,S表示收縮率,FSP表示纖維飽和點,纖維飽和點平均值約為28%。假設實木台面寬度800mm、木材含水率MC=12%、使用環境平衡含水率EMC=6%-20%、木材為美國山毛櫸(American beech),其徑向收縮率Sr=5.5%、弦向收縮率St=11.9%,則實木台面收縮量約為10-22mm(正值),膨脹量為13-29mm(負值)。根據弦向膨脹量計算所得數值約為29mm,台面寬度中央在側框以木釘插梢定位(圖7),因此膨脹量將均勻向外側移動29.0/2=14.5(mm),工程設計時需考慮浮動塊向外可以移動至少為14.5mm空間的距離(圖5)。


  • 設計說明三

  • 膠合強度可以包括機械力、化學力與分子力,此三種力不能加乘而是以最大強度決定之,比膠合理論主張木材在形成連續膠合層的情況下,膠合層厚度愈薄愈能獲致較大的膠合力,合板(plywood)與膠合拼板(glued-up panel)的膠合層厚度取決於熱壓機的壓力設定,而方榫接合側邊木理對側邊木理(side grain to side grain)的膠合層厚度,則由榫頭厚度與榫孔寬度間的公差配合產生。根據筆者實驗建議方榫接合採用過渡配合(transition fit);其嵌合度為-0.1mm的干涉配合到+0.2mm的餘隙配合。然而,在緊密配合的方榫接合組裝時,榫頭對於榫孔的刮拭作用(wiping action)將容易造成欠膠(Starved Joint)的現象,榫頭端部將膠合劑擠到榫孔底部後,膠合劑將藉由空氣逆流,而榫頭導角(chamfer)將膠合劑導引出來,有利形成連續的膠合層,所以榫頭導角除了易於組裝外,也有助於形成連續膠合層而獲得較佳的膠合性能,貫穿方榫接合沒有榫孔底部,將無法產生膠合劑逆流現象。豐園工作台的側框立柱(post)與橫擋(rail)接合採用不貫穿方榫接合,膠合組裝後再行露出榫端(圖8),兼具有利膠合性能與看見榫頭的優點。

    • 圖1 三支煙囪是豐園聚落的地標

    • 圖2 COWTAI 商標設計的演變

    • 圖3 平板式豐園工作台

    • 圖4 傳統的直邊鳩尾改成圓邊鳩尾

    • 圖5 浮動塊舌槽接合

    • 圖6 虎鉗以T-Nut固定在工作台面

    • 圖7 台面寬度以木釘插梢定位

    • 圖8 暗榫膠合後再銑出榫端